返回第106章 小学教育(2 / 2)人在西晋,狠抓教育首页

目前大家养得起,干嘛要让你来给我养。现在入伍的新兵,十岁左右懂点事,他们在新楚建立中成长,对政府还是有好感的。

政府在学宫投了很多资源。可是有的百姓不太明白,认为学宫现在都没什么毕业生,读完书毕业,不会种地,以后怎么活,真当我们是傻子?

只有那些感知到新时代脉搏的人,才纷纷把自己的子侄往学宫送。

新楚的大部分考试,都是放在江陵城的学宫进行,也是让这些主动靠近新楚的人知道,想在新楚过得好,就要在学宫上学,政府太在意学宫了,光是在建筑上,比新楚的政务院修得好。

当初只要识字,在学宫参加培训,通过考试就能当官,现在这个途径,差不多只针对退伍的军人和学宫的毕业生了。

而且当初,除了第一次文官考试,在学宫脱产学习,然后参加考试。

曾经在学宫法学院学习的人,还有那些参与考试并且通过的人,他们都知道,脱产在学宫学习,每年考试才能获得好成绩。

现在已经不能随便进入学宫了,进入学宫大学院学习,其他国民登记之后,也可以参与考试。

你可以在书店买教科书,自己回家学习,也就是士族,毕竟只有他们有闲去学。学习之后,也可以参与升入学宫大学院的考试,可是这种野路子,通过率极低。

组织暑假各种考试的,都是学宫小学部的教师,因为他们的没有被学校太看重,不如对大学院的教师重视,所以他们很多也是在努力提升自己,当然有钱赚也不是不行。

学宫的学生,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做做监考的兼职,赚点零花钱。

学宫虽然把他们的生活费包了,但是想要多点零花钱,买些小东西。

除了从自己有限的生活费挤出来,就只能自己通过各种途径赚点零花钱,学宫中校规很多,江陵城更是不准雇佣年龄低于十五岁的人干活。

为了避免就教育出现较大的地区差异,都把人才放在江陵城,不太安全,新学要发展,不能只发展南郡。

现在只有一个学宫,将来要各地都建立学宫,对国民进行教育,只有思想上彻底改变,新楚才能发展得下去。

暑假开始的时候,政府已经发出了教育令。

内容为成都郡,巴郡,汉中郡,南郡,武昌郡等五个郡的学龄儿童,以今年为限,六岁的小孩,不论男女,必须进入当地的县小学上学,学习五年,不用交学费,供给食宿。

早在几年级,学宫就开始注重对教师的培养,现在人有了,地方的校舍的修建也已经结束,现在准备扩大地方学校的规模。

因为教师不够,只能先从这几个,发展得最好的几个郡的基础教育开始,新楚稳定到现在,新生儿的出生数量也开始增多,新楚官方统计,去年的新生儿数量高达四十万。

现在的医疗水平的限制,这些小孩夭折的概率也很高,为了集中管理,只能放到一个县的小学里面。

因为目前形势稳定,军队放出来了不少优秀人才,在学宫接受了两年的培养,已经可以成为这些学校的老师了。

这几个郡有的七岁孩童,加起来接近八万人,学宫可以招收学生一万五千人,学宫现在准备好的教师有三千人,这三千人都是在学宫上了三年学的学生。

军队每年退伍出来的人,每年接近四千人进入学宫,很多已经在学宫的教育学院上学了,还在不断培养教师,以应对未来的教育需要。

政府目前的也做好了加大投入的准备,这也是为什么虽然新楚的经济取得了进步,但是对百姓的赋税没有降低,还是十取四。

收入不断增加,可是政府在公共领域的投入越来越大,趁现在新楚的教育还没有出现巨大的差距,只有让重要地理位置的教育发展起来,不然未来区域的不平衡导致不稳定。

只有教育,才能让新楚的科学教育,最大限度地向前发展,等到今年入学的学童读完小学,已经是五年以后的事情了,那时候他们才十一岁,这些地方的教育,甚至可以继续向上,把两年的初中包含在里面,完成初中学业,那时候他们十三岁。

到时候教育部准备让这些学生职业学院,让他们学习一技之长,学制为三年,学习结束之后,很多人就可以进入社会了,或者也可以进入军队。

优秀的人可以到江陵城完成高中的课业,以至于进入大学,成为学者,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等到他们毕业,就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