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优雅地收拢了身姿,左手轻抚右胸,右腿微微弯曲,表演了一次完美的贵族鞠躬礼,
“那么,在下就先行告退了。”
简短的话语,却宛如一曲温文尔雅的古典乐章,优雅地落下了句点。
随着布鲁转身离去,他的背影在夕阳的洗礼下,获得了一种几乎是神圣的光辉。夕阳如同艺术家的调色盘,为他涂抹上了一层温暖的金黄,使他的背影与周围的旧墙、流动的人群形成一副格外引人注目的画面。那一刻,布鲁仿佛与光与影共舞,留下了一个令人难忘的轮廓。
随着布鲁的背影消失在转角,第三名考生从考场中踱步而出,吸引了所有等待的记者的视线。
黑色的短发宛如浓墨画中的笔触,一双绯红色的眼睛透露着青春的活力。维嘉那平凡却不缺特色的面容和嘴角挂着的微微笑容,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温文尔雅。
作为第三个走出考场的考生,他的步伐是从容不迫的,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平稳而坚定。与此同时,他的眼神里带着对未来的思考和一份难以掩饰的自信。不同于布鲁的低调,维嘉展现出的是一种内敛的力量感,一种沉稳的气质。
居然有三名考生提前出考场?
在往年提前出考场的最多一两个,今年居然有三个!
这种场景在过去的考试中是十分罕见的。
要知道像这种编制单位题量和时间是早就分配好的,通常情况下,题量庞大且时间紧迫,往年很少能见到有学生能提前这样从容退场,而今年居然已经有三名考生表现得如此从容。
要知道大多数考生直到最后一刻都苦苦挣扎在考题间。
当记者们围拢上来,试图了解考试的具体情况时,维嘉礼貌地应对着每一个提问。他的语速不快,每一个字都发音清晰。
记者锐利的问题如同箭矢般直射目标:
“那么当你拿到试卷看到今年最后一题时感觉会意外吗?”
他们渴望从这位考生口中挖掘出更多的信息,以填补那不安的空缺。
“意外?”
维嘉的声调里塞满了不屑一顾的松弛,“怎么会意外!当我拿到试卷的那一刻我就知道——稳了,意外是不存在的。”
在众人的目瞪口呆中,维嘉坦诚地坦露了自己并未仔细研究试卷最后一题的现实。前面的难题已经占尽了他的精力,以至于没有余暇去关注最终的挑战。因此,他选择以一个微笑来轻描淡写地带过这个尴尬的小插曲。
记者们记录时的笔尖几欲穿透纸张,专家们的表情则混杂着诧异与不可理喻的疑惑。维嘉所表现出来的从容不仅仅是单纯的答题自信,更是对现有教育体系的一种另类挑战。
这样的回答让教育专家们在巨大的震惊中陷入了沉思。
维嘉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不仅颠覆了传统的教育观念,也让那些守旧的看法开始动摇。
记者们内心中不禁产生了疑惑,现在的考生懂得这么多吗?
到底还是我们懂得太少了,或许需要回去多看看小电影再出来搞教育。
“能方便留个名字吗?”
记者仍旧笃定不放,期待着可以在头条上刊登这位不凡考生的名字。
维嘉目光清澈,轻轻摇头,“名字什么的不重要。”
“如果一定要有的话,就叫我佚名吧!”
在记者们还想要挽留的目光中,维嘉转身离开了。
他的背影切割着阳光,长长的身影渐渐远去,并最终消失在远处的拐角,只留下一群围在原地,有些失望,有些释然的记者们互相对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