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众部(Mahasamghika):大众部是早期佛教的另一个主要分支,它后来进一步分化为多个子派,包括法藏部(Dharmaguptaka)、说一切有部(Sarvastivada)和经量部(Sautrantika)等。大众部的教义在某些方面与上座部有所不同,例如对于菩萨道的看法和对于戒律的解释。
这次分裂主要是由于对戒律和教义的不同理解和实践,以及对于僧团领导权的争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分歧逐渐加深,导致了佛教内部的不同派别。
此外,佛教在后来的几个世纪中继续发展和变化,形成了多个不同的传统和宗派,包括大乘佛教(Mahayana)和金刚乘佛教(Vajrayana,又称藏传佛教)等。大乘佛教强调菩萨的理想和普度众生的愿望,而金刚乘佛教则包含了更为秘密和复杂的修行方法。
佛教的这些不同分支和传统反映了佛教教义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以及它在不同文化和地理环境中的发展。尽管存在差异,但所有佛教传统都认同佛陀的基本教导,即四圣谛和八正道。
观音面带无奈,语气中透着一丝坚定,她缓缓说道:“悟空,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折中的方法。你和八戒前往流沙河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帮助解毒,而不是为了追求什么功德。这样一来,各个门派就都能说得过去了。”
孙悟空心中涌起一阵悲伤,仿佛被无形的枷锁束缚住,堂堂佛界却依然无法摆脱那令人窒息的关系。他深吸一口气,心中暗自叹息:“无论我去哪里,似乎都逃不过这些复杂的牵连。”
猪八戒则显得有些犹豫,他摇了摇头,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感,坚定地说道:“不,我不能为了自己的事情而把儿子朱小戒牵扯进来。为了他,我宁愿放弃解毒的机会。我不能让他背负这样的负担。”
观音道,诸法皆因缘而生,因缘尽时,法亦随之灭去。你身上所承受的苦毒,其实是你父亲所做之事的果报。朱小戒,前往洛阳不仅是为了保护太平公主,更是为了结你所种下的因缘。
猪八戒疑惑地问:“我究竟种下了什么因?”
观音微微一笑,语气中透着深意:“你在下界前,曾公开调戏嫦娥,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而在天竺国,你又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与嫦娥亲昵拥抱,毫不顾忌她的身份与尊严。嫦娥因此羞愧难当,后来在天庭,她的心中始终无法释怀。于是,她转世来到大唐洛阳,成为了一名青楼名妓,名为白牡丹。你所留下的情债,唯有你的儿子才能为你解开。”
猪八戒听到观音大士的话,心中顿时陷入了沉默。他明白,作为父亲,自己不能将债务强加在儿子身上。毕竟,这不仅是金钱的债务,更是情感的纠葛,自己的责任不应由儿子来承担。面对这样的选择,他感到深深的矛盾与痛苦。
观音察觉到猪八戒的犹豫,便进一步解释道:“你放心,你的儿子去是绝对没有生命危险的。更重要的是,情债是需要情来偿还的。只要双方真心相爱,彼此之间没有虚情假意,那么这份情债自然会随着真挚的感情而化解。”
听到这些话,猪八戒的心中不禁一动。他知道观音大士的话总是重若千金,充满了智慧与洞察。尽管儿子的生命没有危险,但他心中仍然对这份情债感到深深的担忧。然而,观音的承诺让他感到了一丝希望,或许这真的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经过一番思考,猪八戒终于下定了决心。他转向孙悟空说道:“观音大士都如此说了,我决定答应她的提议。我们先去流沙河,为自已解毒。”
孙悟空闻言,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抹愤慨与无奈:“原来如此,佛门之中亦有纷争,利益纠葛。竟连这等大事都能阻碍。那菩萨您今日为何又愿将此重任托付于我和八戒二人?”
观音菩萨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智慧与慈悲:“悟空,你与八戒性情刚烈,不畏强权,敢于挑战一切不公。正是这份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你们在以往的西行路上屡创奇迹。佛门其他门派知道是你们出手,他们都没有异议。再者,我正是看中了你们这份心性,才决定将这份重任交予你们。
再者,佛门虽存纷争,但总有大义所在。烧干流沙河,不仅是为了解救被困的众生,更是为了维护佛门的清净与庄严。此事若成,将惠及无数,功德无量。而你们是我的自己人。也将因此你们也会获得更加深厚的修行与感悟。其中的好处,你们慢慢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