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最近我经历的几件事,让我对咱们日常的消费观念有了特别深刻的感悟,今天非得跟大伙好好唠唠,顺便也聊聊那个常常被大家嫌弃贵,实则无比重要的存在——保险。
前几天,我和多年没见的大学室友约着聚一聚。他在电话里信誓旦旦地说:“兄弟/姐妹,这次我找了个好地方,咱好好叙叙旧。”我满心期待地赴约,到了那家餐厅,一进门,装修得倒是挺有格调,水晶吊灯晃得我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等坐下翻开菜单,我的笑容瞬间就僵在了脸上。一道普通的红烧肉,居然标价88元,那价格后面的零,就像一个个小恶魔在嘲笑我的钱包。我正想着要不要随便找个借口换个地方,室友却满不在乎地说:“哎呀,难得聚一次,别在乎这些,今天我请客!”我这面子上实在挂不住,只好硬着头皮点了几个菜。
这顿饭吃下来,结账的时候,服务员笑容满面地递上账单,300块!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心脏都漏跳了一拍。300块啊,就换来这几个小时的觥筹交错,食物进了肚子,除了微微鼓起的肚皮,啥实质性的东西都没留下,钱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没了。可当时神奇的是,在室友的热情和周围热闹的氛围烘托下,我居然也觉得好像确实还行,不算太离谱。心里还自我安慰:“朋友难得一聚,这点钱算什么呢。”
吃完饭,我俩顺着街溜达,路过一家服装店。橱窗里的一件风衣,款式新颖独特,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拉着室友就冲了进去,迫不及待地试穿起来。站在镜子前,我都快认不出自己了,那件风衣简直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瞬间把我的气质提升了好几个档次。我心里那叫一个喜欢,可一问价格,好家伙,1200块!我的笑容一下子就凝固了,这也太贵了吧,都够我小半个月的房租了。
这时,室友又在旁边开始“助攻”:“这衣服穿在你身上简直绝了,这版型、这面料,一看就不是便宜货。而且你想想,穿上它,你接下来一两个季度出门都特有面儿,走在街上回头率肯定超高,值了!”我在镜子前左顾右盼,心里那叫一个纠结。一方面是对这件衣服的极度喜爱,另一方面是钱包的强烈抗议。最终,在室友的怂恿和自我内心的挣扎下,我一咬牙一跺脚,刷卡买单。拿着衣服走出店门,我还在想,这钱花得是不是太冲动了?就为了穿一两个季度的衣服,上千块就没了,但是当时那个情境下,好像不买就亏了一个亿一样。
再说说手机,我上一部手机是苹果的,当时新出的那款,各种黑科技宣传得我心痒痒。我提前好几天就在官网预约,发售那天早早地守在电脑前抢购,生怕抢不到。好不容易抢到了,满心欢喜地等着快递送货上门。拿到新手机的那一刻,那叫一个兴奋,各种新功能玩得不亦乐乎。可这兴奋的背后,是7000块钱的代价啊!当时觉得肉疼得厉害,但是想着能用两三年呢,平摊下来好像每个月也就几百块,还能接受。
可现在想想,7000块钱,就买了这么个小小的电子产品,虽然它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多便利和快乐,工作、娱乐都离不开它。但说到底,它也就是个工具,用个两三年,最后还不是得被新的型号取代。到时候,看着抽屉里那部旧手机,除了回忆,好像也没剩下什么实质性的价值。
大家发现没有,我们在面对这些消费的时候,好像很容易就接受了。吃饭300,不贵!衣服上千,咬咬牙也能拿下!手机7000,好像也还行!但是,当提到买保险的时候,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有个亲戚,前阵子我跟他说,应该给自己买份保险,以防万一。他一听,眼睛瞪得像铜铃,提高了好几个分贝说:“买保险?那得多贵啊!每个月都得交钱,这不是白扔钱嘛!”我耐着性子跟他解释保险的好处,说这是为了以后有个保障,万一出了什么事,能减轻家里的负担。可他就是听不进去,还振振有词地说:“我身体好着呢,平时连感冒都很少得,买那玩意儿干啥,纯粹是浪费钱。”无论我怎么说,他就是觉得保险就是骗人的,花那冤枉钱干啥。
我就特别纳闷,为什么大家觉得吃顿饭、买件衣服、买个手机花那么多钱都不觉得贵,一提到保险就觉得贵得离谱呢?
咱们来仔仔细细算算,一顿饭300,咱就按一个月出去吃两次算,一年下来就是300×2×12 = 7200元。这还只是吃饭的一部分开销,要是再加上平时和朋友出去喝个下午茶、吃个夜宵啥的,这钱就更多了。衣服上千块,一两个季度买一件,一年怎么也得买个三四件吧,这又是好几千块没了。手机7000块,两三年一换,平均每年也得花个两三千。这些消费都是在满足我们当下的需求,让我们获得一时的快乐或者便利。但是保险不一样啊,它是为了我们的未来,为了我们一辈子的保障。
想象一下,你辛苦工作了大半辈子,每天起早贪黑,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攒了点钱,想着能安安稳稳地过个好日子。结果突然生了一场大病,需要一大笔治疗费用。这个时候,如果你没有保险,那所有的钱都得自己掏。可能你得把自己辛辛苦苦攒的养老钱拿出来,可能还得四处跟亲戚朋友借钱,让整个家庭陷入深深的困境。为了治病,你可能得卖掉房子,孩子的教育费用也成了问题,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瞬间就变得支离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