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国家对交通运输行业的管制逐渐放宽。政策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公共交通领域,这为私人运营公交线路提供了政策依据。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从政策环境逐渐放宽变成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交通运输行业,以缓解公共交通运力不足的问题。
此时的富水县也因为国营的公交公司在运力等方面有时难以满足全部需求,富水县也开始放开私人承包线路营运车辆的管控。
已经担任县交通局副局长兼县公交公司总经理的李建中看到了商机,就注册公司组建车队承包了富水县十多个乡镇往返富水县县城的路线营运权。
但是李建中没有这么多钱,就开始做起了挂靠生意,就是我有路线运营权,你有车辆,你向我交费用。
靠着挂靠模式,从九六年到二零零三年,富水县的建中客运公司发展迅速,增设了几十条客运路线,不但有富水县到各个乡镇的,还有到省城春城的。有到邻省黔州省的跨省班车,甚至最远还有到浙江宁波跨几个省的长途客运。
因为县城的发展,居民的出行需求更大了,县出租车公司也成立了,成立后经营权也被李建中承包了,富水县的出租车公司是司机个人购车,挂靠在出租车公司名下,公司向司机收取管理费用。
但是到了二零零二年后,各种各样的私人面包车开始增多,他们也从事拉客运营。
这时各种矛盾就开始出现了。
国家给的客车运营补贴被他李建中拿走,还收取着高额的线路营运费,也就是挂靠费。
这些他都不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