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6章 积极展望,发面技术我家强(1 / 2)穿梭机故障,滞留古代当农民首页

能做会说,能说会道,还不怯场。

经过筛选,有九个人准备试一下这个“面点师”的职位。

于是王冬麦让她们各自准备好老面酵子和面粉,来当着全村人的面讲解一次做发面馒头的过程。

然后大家的兴致都来了,全都排排坐好,等着看着九个人如何教他们做馒头。

这一场“考试”就进行了一天半,等到第二天下午,经过全村人的共同决定,最终选定了两个人。

一个是赵来英,一个是陈乐英。

赵来英做的最好,讲的细致不说,还能举一反三,大家都一直推选她为村里面点师第一人。

而且最开始,也就是她跟王冬麦婆媳俩做出老面酵子,又研究出发面馍馍,还主动教给全村人的。

从大家学会自己做发面馒头以来,也就刘家在发面面食一道上做出来的花样最多,其余家最多只年前跟着学着包了一次包子。

而且那次的包子也是包得不算成功,不是露馅就是不均匀,加上大家都忙做羽绒服的事,发面面食一道上的手艺也就停留在只做最简单的馒头。

陈乐英的胜出,实在是大大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尤其是大家看到她对每一步的讲解,细致到甚至能感受出,是自己在亲手和面的样子。

而陈乐英被选上,最高兴也最不意外的就是房锦绣,她儿媳妇。

因为只有她知道,在陈乐英第一次取了名字之后,就下定决心要好好过好余下的日子,那时候她不光一改往日沉默的性格,甚至会跟着自家孙子学写字,描好后让孙子教她怎么读,再跟着学习字的含义。

就这样,她的学习劲头竟然跟私塾里的学生们没什么两样。晚课上也属于她学得最积极。

后来赵来英给她家送了一块老面酵子,还教她怎么用老面酵子发面做馒头。

而陈乐英似乎在这上面有天赋,赵了英只指点了一次,她就能直接上手,从那以后,陈家就几乎天天能吃到发面馒头。

这极大的激发了陈乐英的生活乐趣,不过几次,就熟练掌握了发面技术。

如今,陈家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陈乐英也是越来越有奔头了。

儿子儿媳有钱赚,孙子孙女都在读书,孙女陈田田还被选中跟在作坊里学习。

昨天听说要招面点师,教人做面食,陈乐英听后觉得这正跟她年前想的事情不谋而合。

年前,孙女陈田田连夸了她好几天,说她奶奶做的包子好吃,跟刘家的有得一比。甚至可以去开个包子铺了。

陈乐英听了进去,再做馒头的时候格外地细心,争取做出最好的卖相出来。

原本她打算等今年农忙过后就去找赵来英说一声,自己想去镇上摆摊卖包子卖馒头。

跟赵来英说的目的是,她原本是一直跟着她在作坊做事的,比如拌腐乳料,烧腌变蛋用的灰,腌变蛋。

这些她是非常乐意做的,但自从学会了做馒头后,她似乎在这上面找到了自己的乐趣。

她不光能简单做馒头,还会用苘麻沾上干花汁水点在馒头上,做花馍,还会做小猪馍,枣馅馍。

她非常喜欢把面团在自己手中搓出许多形状来。

而且她包的包子,比刘家包的要好看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