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6章 改革(1 / 2)八岁登基,后世都说我是暴君!首页

姜炜在书房手里拿着玉玺,想了想还是把它收起来了,虽然这是父皇给他的权利,但父皇若秋后算账的话,这就是证据“琼华,你来了”太子妃给他放了杯醒酒汤“这么久了,其她妹妹是不是该入宫了”这可不是太子妃给自己添堵,如今自己有了儿子,父亲和兄长又获封,这个位置她坐的比谁都稳,长久不让妾室入宫,倒显得自己善妒。

姜炜这才想起还有几人未入宫,但也不是很在意“侧妃入宫摆几桌吧,要请的人孤会把名单给你,剩下的你自己看着办”太子妃知道这不只是喜事,而是太子借这件事和官员交流感情,毕竟平常不容易办宴会啊“是”

姜珩也不插手侧妃入宫的事,不过是妾,姜炜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自己的当务之急是推行新政,打乱如今朝堂的局势,消息一点没传出去,打了众臣一个措手不及。

“今日有人上奏吗”姜珩脸上挂着笑,温和的问道,众臣只感觉背后凉飕飕的“既然没事,那就站好听朕说”瞬时不少人紧张起来了,以为姜珩查到他们做的脏事,姜珩暂时懒得搭理他们私底下的事,水至清则无鱼,他不能把这些人全杀了。

“又藩王世袭改为郡县制,朕看大家接受的还不错”底下没人接话,姜珩自顾自的说道“朕打算废除左右丞相,只留一丞相”跟自己没关系也没有人开口,都在打量着赵嫱,不分左右,赵嫱岂不是权利更大了“实行三公九卿制”

“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下辖九卿分掌各部,太尉,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掌握军权,战时听取皇上的命令,凭皇帝的符节调动军队,御史大夫,地位相当于副丞相,主要职责是管理图集,奏章,监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及侍御史,弹劾中央和皇宫一切事务,设立监御史,负责监督各郡郡守,各位觉得如何啊”姜珩说完,笑着看向旁边奋笔疾书的史官,姜珩害怕那史官没记住,还让姜瑜在他旁边重新复述着。

众臣面面相觑,表面看三公里御史大夫权利最小,实则丞相和太尉都在监督中,上能监察皇帝及皇宫事务,下能监察地方百官,这是硬生生把从前御史的权利给掰回来了啊,这下三公确实是互相牵制了,文武中间加个御史,妙啊。但这跟他们没关系,只是丞相是赵嫱,御史大夫大概率是李昭,看他笑的脸上褶子都出来了,太尉一职也不知道会是谁,这可是新制,第一个太尉,史书必会留名。

“怎么今天跟个哑巴一样”姜珩轻笑,他一个人说着,还有点累,也没个人跟他呛声“皇上英明,臣等无异议。”赵嫱率先开口,打破了沉默。李昭也连忙附和,姜珩看史官笔听了,才又开口。

“废三省六部制。”接下来还没开口,底下就吵嚷起来,三省换成三公也就罢了,把他们六部废了是什么意思,让他们这些尚书怎么办“皇上,废六部设九卿是否过于繁琐了”“哪里繁琐了,设立九卿可以让各部职责更明确”马上有人回怼道,六部这么长时间,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机构,冗员众多,排挤外人,甚至有些职位已经成为世袭的了,他们早就对六部意见了。

姜珩满意的看着争吵的两派,这才对嘛,多平衡,六部的情况姜珩早就清楚,只是腾不开手,如今借废三省六部制的名头,铲除一些旧势力,九卿的人选还是得从六部出,各部尚书都不太愿意,尚书权利多大啊,九卿一听就是把权利划分得更细了,权利更少了,看皇上的意思,是要重新洗牌了,到时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几人对视一眼,纷纷跪下求姜珩收回成命“你是让朕朝夕令改吗”姜珩冷声道,目光扫过众人,语气不容置疑,户部的率先服软,他害怕皇上查账,不敢再闹,兵部的碍于他女儿马上入青玄宫也服软了,吏部的还是有些不甘心,他如今管着官员升迁,哪肯轻易放手,但见其他人都服软了,他也只能低头,心中暗自盘算如何在新制下保住自己的利益。

“九卿分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奉常为九卿之首,三公九卿由朕亲自任命,各司其职,互不干涉。九卿人选将从六部中选拔,务必确保贤能者居其位。新制推行后,务必精简机构,提高效率,杜绝冗员。朕希望尔等能顺应变革,共同开创盛世。”

听闻九卿人选会从六部中选拔,吏部尚书心中稍安,暗自盘算如何推荐亲信“废除太子少师,少傅,少保,温落,张昭,周回由朕重新命名”姜炜心下一沉,这是把青玄宫的人抽离出来了,父皇这是什么意思“奉常,廷尉,太仆,治粟内史,少府,直属青玄宫,不受丞相管辖”丞相的权利直接被削一半。

但姜珩还是有些不得劲,掌管皇宫及对外外交的权利没有给他,虽然他门下已有不少不少将军,但那些兵是直属太尉的,而太尉是由父皇亲自任命的,他插不上手,原来父皇这么早就给自己留后手了,不过也能理解,父皇被刺杀的次数太多了,警惕点是正常的,姜炜只能这样安慰着自己,父皇正值壮年,哪会有那样的念头呢。

姜瑜也想到什么了,这些事姜珩没和他商量过,这是什么意思,朝中有聪明的大臣已经开始阴谋论了,姜珩全当没看见“对了,朕还想再设立议政厅,重大国事尽在议政厅商议,也防止有人通风报信,主要是朕那祈安殿也站不了那么多人”姜珩开玩笑的说道,但群臣都在想今天的事,没人搭理他,姜珩有些尴尬,轻咳两声“今日就这样吧,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