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辅和两位千户,带着两千人,南下阻滞王之臣的七千精锐。
不多时,就遇到了一路北上的王之臣。
王之臣试着招降左辅,左辅说要好好想一想,然后就认真的想了想。
两刻钟之后,王之臣知道自己上当了,王之臣根本就没有投降的想法,他只是在拖延时间。
王之臣很愤怒,于是发起了冲锋。
百步之时,三眼火铳对射,这代表大明骑兵战斗力巅峰的精锐之间的战斗,这些一个个精锐,几乎在第一时间就倒下了百人。
三十步的时候,火器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白刃接战,才是最主流的方式。
大明的火器的确得到了不错的发展,但距离克制骑兵,还差的很远很远,真正让骑兵从能戈善武变成能歌善舞的,是机枪的出现。
现在,拿刀砍,才是主流!
两军相接,一方代表辽东的利益,他们要杀掉这群背叛者,维护辽东!他们占据多数。
少数的人,他们同样代表辽东的利益,他们要阻止这群人,让父老乡亲们过上比在辽地更好的日子。
他们都有各自要做的事情,所以战斗起来,都极为卖力。
骑兵对冲的战场如同绞肉机,每一秒都有士卒死去。
半个时辰之后,卢象升的这两千人,只剩下了一千四百人。
而王之臣的八千人,也折损了八九百。
这个数字看似不多,实际极为夸张,历史上不乏打了老半天,最后只伤亡几百人的战役。
此战在短短的半个时辰,两千人的军队折损了三成!已经非常夸张了。
若是一般的军队,折损三成,早就已经崩溃了,而这剩下的一千多人,竟然依旧保持着极为高亢的战意。
双方已经进行了两轮对冲,如今双方依旧左辅在北,王之臣在南。
左辅看着几乎人人浴血的士卒,叶先生走的时候,将他的亲人,都带到了京城,他相信叶先生的人品,他的亲人在京城,可以过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的日子。
他左辅一生沙场,逃过、躲过,但更多的,是胜。
关宁锦防线建成之后,他左辅统领左营,驻扎最前沿的大凌河!为何?因为他左辅猛!
天启五年,大明分三路进攻建奴,皆败,只有他左辅,杀到了距建奴京城二十里外的船城!
如今已经是病入膏肓,身后事不必担心,家人亲族都后顾无忧,死而已,唯死而已,以死报叶先生之恩。
身后这些人,何尝不是如此?
他们殿后,不都是为了自己家人殿后?
王之臣看着远处的左辅,觉得有些可惜,看着这剩余的一千多人,也觉得有些可惜。
但也仅仅是可惜了,既然不愿意投降,那就得去死,卢象升活着离开,亦或者是那些辽地百姓离开,都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以后不管是靠大明,亦或者是投靠建奴,这些人都必须死才行。
辽地百姓安然离开如此之多,那会让朝中诸公陷入困境,朝中诸公一定会怪罪,那时候他即便想当大明的狗,也不行。
而同样的,没有卢象升和辽地百姓的头颅,他如丧家之犬一样投靠建奴,又能获得多少重视?
那就都杀了,然后北上,让陛下和叶铭的计划,彻底破产!
可不知为何,对方那剩余的一千多人,竟然突然调转马头,从左右两边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