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光和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的烽火在华夏大地熊熊燃烧,整个大汉王朝陷入了一片混乱与动荡之中。为了平息这场声势浩大的叛乱,汉灵帝紧急调遣各路大军,卢植、皇甫嵩等名将纷纷领命出征,一场决定王朝命运的战争就此拉开帷幕。
在洛阳的袁府内,气氛凝重而热烈。袁术凭借着前世的记忆和对局势的敏锐洞察,早已在这场平叛之战中占据了先机。此刻,他正与麾下的猛将典韦、颜良、文丑围坐在议事厅内,商讨着作战计划。
“如今卢植将军和皇甫嵩将军已按照既定计划正面进攻黄巾军,我们也不能落后。”袁术神色冷峻,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颜良,你率领的小股精锐部队探查可有收获?”
颜良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主公,经过几日的探查,我们在卧牛山一带发现了一支黄巾军,人数约有八万之众,其渠帅乃是地公将军张宝的部将周仓和裴元绍。”
“八万黄巾贼!”文丑眉头一皱,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主公,让我和颜良带领大军杀过去,定能将他们一举歼灭!”
袁术微微摇头,沉思片刻后说道:“不可贸然进攻。这卧牛山地势复杂,易守难攻,且敌军人数众多,我们若强攻,必然会遭受重大损失。我们需从长计议,以智取胜。”
典韦瓮声瓮气地说道:“主公,那我们该咋办?总不能干看着吧!”
袁术微微一笑,说道:“我们先派小股部队前去骚扰,试探敌军的虚实和作战风格。同时,密切关注他们的粮草补给和兵力调动情况。待摸清他们的底细后,再发动致命一击。”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于是,颜良再次率领着他的精锐小队,前往卧牛山附近对黄巾军进行骚扰攻击。他们神出鬼没,时而突袭黄巾军的粮草运输队,时而在敌军营地附近制造混乱,让周仓和裴元绍头疼不已。
周仓,身材魁梧壮硕,满脸络腮胡子,一双铜铃般的眼睛里闪烁着凶狠的光芒。他手持一把大刀,威风凛凛,在黄巾军中小有名气。裴元绍则身形矫健,武艺高强,擅长使用长枪,是周仓的得力助手。
“可恶!这些官军太狡猾了!”周仓愤怒地咆哮着,“裴兄弟,你说我们该如何应对?”
裴元绍皱着眉头,思索片刻后说道:“周大哥,我看这些官军的目的并非正面交锋,而是在试探我们。我们不能被他们牵着鼻子走,必须主动出击,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
周仓点头称是,于是两人商议后,决定率领一支精锐部队,趁着夜色对颜良的小队进行反突袭。然而,他们的行动早已被袁术预料到。
当周仓和裴元绍率领部队悄悄靠近颜良的营地时,突然四周喊声大作,火光冲天。典韦率领着一支生力军从侧翼杀出,与颜良的小队形成了夹击之势。周仓和裴元绍顿时陷入了绝境,他们奋力抵抗,但无奈官军的攻势太过猛烈,最终只能狼狈逃窜。
“哼,这只是第一回合。”袁术得知消息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较量。”
经过第一战的试探,袁术对黄巾军的实力和作战风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发现黄巾军虽占据卧牛山易守难攻,但营地水源依赖一条山溪,且防守重点在山前,山后较为薄弱。于是,袁术定下了一个引蛇出洞、断水破敌的计谋。
他先让颜良带领一支千人轻骑,携带锣鼓旗帜,在山前叫骂挑衅。颜良特意挑选了嗓门大的士兵,对着黄巾军营地高声叫骂,污言秽语不断,就是要激怒周仓和裴元绍。同时,轻骑们故意摆出松散的阵型,有些人甚至做出疲惫、懈怠的样子,仿佛不堪一击,以此让黄巾军误以为他们兵力薄弱、防备松懈,引诱周仓、裴元绍出击。
与此同时,文丑率两千精锐步兵,趁着夜色悄悄迂回到山后。他们每人都携带了挖掘工具和装满土石的麻袋。到达水源上游后,文丑指挥士兵们迅速行动,一部分人负责挖掘河道两侧,拓宽河床,以便堆放更多堵塞物;另一部分人则将麻袋紧密排列,堆砌在溪流中,再用巨石加固,确保能彻底截断水流。为了防止被黄巾军发现,文丑还安排了多个了望哨,一旦有异常情况立刻发出警报。
而袁术自己则亲率主力部队,在山侧隐蔽处待命。他让士兵们都下马休息,保持体力,同时严令禁止喧哗,所有旗帜都放倒隐藏,只等最佳时机发起总攻。
周仓和裴元绍在营中听到山前叫骂声不断,看到颜良所率兵马不多,又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顿时怒从心头起。周仓手持大刀,猛地站起身来,吼道:“这些官军如此嚣张,竟敢在我们眼皮子底下撒野,我定要让他们有来无回!”裴元绍虽稍有疑虑,但见周仓如此急切,又觉得这确实是个打击官军的好机会,最终两人一同点齐兵马,打开营门,向着颜良的部队杀去。
颜良见敌军中计,立刻率军佯装败退,且战且退。他故意让士兵们丢盔弃甲,制造出慌乱逃窜的假象,引得周仓、裴元绍一路追击。
此时,文丑在山后见敌军主力已离营,便指挥士兵迅速截断山溪水流。随着水流被阻,下游的水位逐渐下降,不一会儿,黄巾军营地内就传来了缺水的恐慌声。
时间一久,周仓、裴元绍的部队渐渐口干舌燥,体力不支。正当他们犹豫是否要继续追击时,突然听到后方传来消息,营中水源被断。两人大惊失色,急忙下令回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