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见赵云杀来,心中大惊。他连忙挥舞手中的兵器,抵挡赵云的攻击。然而,赵云的武艺实在太高强,张宝根本不是对手。几个回合下来,张宝便露出败象。
“受死吧!”赵云瞅准张宝的破绽,手中银枪猛地一抖,枪尖如毒蛇吐信,直刺张宝的咽喉。张宝躲避不及,被赵云一枪刺中,当场毙命。
城中的黄巾军得知张宝被杀,顿时士气低迷,纷纷放下武器,跪地投降。至此,下曲阳之战以朝廷大军的胜利告终。
随着下曲阳的攻克,黄巾军最后的主力被消灭,黄巾之乱终于平定。得胜的消息传来,全军一片欢腾。皇甫嵩和朱儁开始着手安排军队返回洛阳。
军队启程那天,阳光洒在大地上,给这支凯旋之师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士兵们精神抖擞,虽然经历了残酷的战争,但胜利的喜悦让他们步伐轻快。队伍最前方,军旗烈烈作响,“汉”字大旗随风飘扬,彰显着朝廷的威严。
袁术骑着一匹高头大马,与典韦、赵云等人并驾齐驱。他看着身边这支历经战火洗礼的军队,心中满是感慨。这一路,他们历经生死,终于迎来了这场胜利。
行军途中,各路人马相互交流着战斗中的见闻。孙坚的江东子弟兵们聚在一起,兴奋地谈论着破城时的英勇表现;曹操的军队则纪律严明,整齐地行进着,曹操偶尔与身边的谋士低语,似乎在谋划着未来;刘备、关羽和张飞骑着马走在队伍中间,刘备神色平和,关羽一脸威严,张飞则时不时大声说笑,引得周围士兵侧目。
经过多日的跋涉,大军终于抵达洛阳城外。洛阳城早已得到消息,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夹道欢迎这支胜利之师。街道两旁摆满了瓜果酒水,人们欢呼雀跃,对这些平定黄巾之乱的将士们充满了感激与敬意。
军队缓缓进入洛阳城,城中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士兵们整齐地走过街道,接受着百姓们的欢呼和祝福。皇甫嵩和朱儁骑着高头大马,走在队伍的前列,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荣耀。
进入洛阳城后,大军在指定地点扎营整顿。士兵们忙着清洗盔甲、擦拭兵器,将战争的疲惫暂时抛在脑后。而将领们则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封赏仪式做准备。
这个消息传到洛阳,汉灵帝大喜过望。他立刻下令在洛阳的德阳殿举行盛大的封赏仪式。
仪式当天,德阳殿内庄严肃穆,文武百官整齐排列。汉灵帝高坐龙椅,脸上洋溢着喜悦与得意。
首先,皇甫嵩被宣上殿。他身着华丽的朝服,步伐沉稳地走到殿中,跪地叩拜。汉灵帝高声说道:“皇甫嵩,此次平定黄巾之乱,你战功赫赫,居功至伟。朕封你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赐爵槐里侯,食邑八千户。”皇甫嵩再次叩谢皇恩,起身退到一旁,脸上虽保持着恭敬,但难掩自豪之色。
接着,朱儁被宣召上前。他同样跪地行礼。汉灵帝宣布:“朱儁,你在平叛中亦是劳苦功高,朕封你为右车骑将军,赐爵钱塘侯,食邑五千户。”朱儁谢恩后,站到皇甫嵩身旁。
随后轮到袁术。袁术身着崭新的官服,昂首挺胸走进殿内,跪地参拜。汉灵帝看着他,说道:“袁术,你在广宗和下曲阳之战中表现出色,朕封你为庐江太守,望你日后继续为朝廷效力。”袁术心中一阵激动,大声谢恩。他深知,这庐江太守之位,是他在乱世中崛起的重要基石。
袁绍被宣上殿,汉灵帝念道:“袁绍出身名门,此次平叛也多有功劳,朕封你为渤海太守,望你守土有责。”袁绍叩谢后,眼中闪过一丝志在必得的光芒。
曹操上前参拜,汉灵帝道:“曹操,你足智多谋,作战英勇,朕封你为济南相,望你到任后整饬吏治。”曹操领命谢恩,心中暗自思索着未来的发展。
孙坚也被召至殿前,汉灵帝宣布:“孙坚作战勇猛,屡立战功,朕封你为别部司马,日后多加历练。”孙坚谢恩起身,他知道,这只是他在江东崛起的开端。
公孙瓒上殿后,汉灵帝封他为奋武将军,蓟侯。公孙瓒谢恩,想着如何在北方巩固自己的势力。
就连之前被诬陷下狱的卢植,也被赦免。汉灵帝念其曾经的功绩,恢复了他的官职。卢植叩谢皇恩,感慨万千。
封赏仪式结束后,众人退出德阳殿。袁术望着殿外的天空,心中明白,黄巾之乱虽平,但天下即将大乱。他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在庐江太守的位置上,扩充军队,发展经济,为即将到来的乱世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