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番外篇(二)(1 / 2)十日终焉人物小传首页

【四】

张丽娟的人物自传,将全程利用柯区柯克式紧张。

何为柯区柯克式紧张?举一个形象的例子吧。

如果小说里,甲和乙在同一张餐桌上聊天,吃饭,一直说了几章,忽然间餐桌底下出现了一个定时炸弹,爆炸了,读者肯定觉得莫名其妙,懵逼。

可假若读者们从一开始就知道,餐桌底下有一颗定时炸弹呢?

读者知道有炸弹,但甲和乙浑然不觉,还是继续聊聊聊。那么,即便甲和乙的对话太单调,读者们也不会感觉无聊了。

他们会想:你们别说了啊,能不能检查一下餐桌底下?完了时间越来越近了……这两个角色该不会被刀吧?

所以这个故事悬念贯彻始终。

有了读者和角色的信息差后,读者情绪会在全程保持紧张,即便明知甲和乙不可能死,他们也想知道这两位是怎么脱离危险的。

张丽娟自传也是一样。

读者们早就知道结局了——张丽娟会变成妓女。

可她怎么成为妓女的呢?

她又为何是「巧物」呢?

她的罪是什么?

她因何而进入终焉?

这两个悬念保证了故事的期待感。

其实所有犯罪类小说都是柯区柯克式紧张,读者代入犯罪者视觉,是知道自己犯了哪些罪的,因此面对侦探的调查和警方的审讯,斗智斗勇才能保持紧张和悬念。

人物小传更是如此。

我说谎了,可我因何而说谎?我又在哪里说谎了?

你会带着悬念一直往下读,直到那句“我要开始说谎了”。

【五】

在我决定写张丽娟自传的那天,几位热心的书友,不知从哪儿找来了几张截图,说我可以参照一下,或干脆就照着写。

我当时猜测过是官方活动,类似AI对话的。我还专门去番茄找了半天,没找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最开始时,我在自己的评论区发了那些截图,说有来源。可放了好几天都没有理我。

再检查时,才发现这些图都被屏蔽了,说“未通过审核”。

重点,重点!我还想过在本书开头写一句:本书大纲来自天虫。但想了想还是算了。

——也没说这张图和天虫有关吧?我这样说岂不是在造谣么?

所以那几张图就作为一个参考。

欸……说白了,就是看到了一个残缺不全的大纲,觉得不错,挺正式的,想照着写,偷点懒。

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个剧本还真是天虫提供的。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算起作了一场“社会性实验”。

——读者们鉴赏力究竟如何?

——如果将原着作者的剧情放在同人文中,读者会怎么评价?

——是称赞?

——还是自以为是,装作一副很懂的样子,对其剧情挑三拣四,指指点点?

连我自己也无意中成了“过程”中的一员,因此这个结果就更有趣了。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结果。

【六】

接下来详解一下张丽娟自传的思路吧。

那几张图被剪辑过,只保留了文字部分,而且很字迹模糊,说实话看得极为吃力。

我看到了甜甜的旁白介绍,还有甜甜和刘厂长(方主任)在办公室的对话,并得到了以下的信息(未列全):

信息一:原着朔望月之前,张丽娟对郑英雄说过,自己也有一个弟弟。而剧本杀截图中,这位弟弟叫亮娃,生了重病。

只根据这一条就能够联想,亮娃的重病给家庭造成了负担,张家欠了很多钱,这也是甜甜不得不辍学打工的原因,而且很有可能因此堕落为妓女。

社会上“扶弟魔”很多,参考章晨泽一家。因此给亮娃设计成懂事可爱的性格,让读者们对他抱有好感,因此更能增强悲剧感。

同样,原生家庭,丑恶的父母很多,读者对于这种父母见得太多了。因此反套路,甜甜的父母可以十分善良,开明。因为读者期待值很低,所以大大超出期待值的人设,更能得到读者的喜欢。

读者知道,甜甜父母注定会刀。因此在甜甜父母被读者喜爱的同时,发刀的目的已经达成。

再在“去往外地的大巴”那一章,用暴雨的环境描写渲染情绪,亮娃想要的玩具立flag,甜甜父母为了给女儿罐菜,追女儿的大巴车时,苍老的身体重重绊倒在地,能使刀子再度翻倍。

你的爸妈很爱你啊,他们让你读书,没有偏见,他们和其它父母都不一样,拼尽全力给你一个光明的未来。

可你注定成为妓女。

所有刀子在短短几句连起来,就能变成这个:

o????|▅▅▅▅▅▅▆▆▇◤

哦,对了,亮娃这个名字被黑过呢,说你这个同人人名取得很俗气,想起了张亮麻辣烫……咳咳。

亮娃的病情也被吐槽了,说国产剧怎么总是有类似的桥段。

八字先生说,张丽娟这个名字不好,因此取了个小名叫“甜甜”,这一点更是被骂惨了,说我没认真看原书,明明是堕落后取的。

那句“我不要媳妇,我要姐夫”更是吐槽满满,说“他想要男的吗”?“能不能别再搞同了”?诸如此类,让我差点直接将截图摔在他们脸上。

幸好平台总是屏蔽我的发言,维持住了我的高冷形象。

信息二:张丽娟撕毁成绩单,十四岁辍学出外打工。

甜甜其实考上了,但她撕毁了成绩单,这一点当年可是被某某喷惨了,说你这个同人文剧情莫名,和原着天差地别……嗯嗯嗯。

还有我写,甜甜“学习没有多好,成绩也不算顶尖”也被骂了,还据此打了二星,发了近千字的书评,说“我认为甜甜衰,但不应该很笨,她的成绩应该很好……”之类的。

天呐,学习不好代表智商低,这到底是哪个没读过书的聪明人在说教。

那人为何打了二星呢?因为他说“剧情差原着太远了。本来想打一星的,但为了鼓励作者还是给了两颗星”。

一星算作恶评,根本不会纳入评分,只有二三星才会拉低评分。真鼓励啊。

甜甜进入机械工厂工作,也被吐槽了。说这样填「巧物」的坑太牵强。甚至还有一眼跳章人说「巧物」的坑根本没填。

大概写到第一章时,我就已经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人物小传的剧情,确实和原着没有关联。

按照这个剧情写,我还不如单开一本呢,不用打同人的标签。

因此我就联动了一些原着人物进去。

开篇我就已经说了,这是重置后的新世界,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交集,所以联动也可以解释。

赵医生,一个缺点众多但瑕不掩瑜,为了医生这门职业可以殉职的人。他联动为了亮娃的脑肿瘤医师。

宁老师,联动为张丽娟老师。

九娃,复制了九仔的人物性格,成为了甜甜的青梅竹马。智商设定高,对之后剧情发展有很大作用。

信息三:张丽娟是车间工人,有一个叫满囤的同事。车间主任曾给过她几百块钱(有对话框,但极为模糊,而且截图不连贯)。

当时一发表,立刻又站出一位聪明人指点我了,说满囤这个角色有什么用?甜甜为何喜欢他?车间主任干嘛给甜甜几百块钱?

我心想,老哥啊,满囤这个角色,一看就是先扬后抑嘛,他肯定是个软蛋,有了别的新娘。当甜甜遇到危险求助于他时,他肯定要给甜甜雪上加霜啊,打击甜甜的信心。这就是他的作用。

至于那几百块钱……

那几百块钱是主任奖励她工作干得好的,但我让甜甜的室友,那帮姐妹,以“分享”为由而分走了。

这一段也有人说教,用教育指点的口吻艾特我,说“这段写ooc了,人在极端情况下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甜甜按照原着人设,应该立刻动刀子杀掉几个人”。

信息四:有一帮女人莫名针对甜甜。

说实话,可能是图画缺失,得到的叙述不够,那些女人将照片摔在甜甜面前,并造谣她的桥段,看得我确实很懵逼。

这帮女人没事做么?为何成天专门针对甜甜?

所以,我从第四章起就开始埋伏笔,很多看似不经意,被你忽略掉的细节都是有用的,目的是达到后续推理时,一切线索全部收束,达到茅塞顿开的效果。

于是,在那帮女人用照片针对甜甜的时候,九仔和香玲前来救场。

甜甜重识了九仔和香玲。九仔答应参加满囤婚礼,这里也埋下伏笔。

香玲的作用有两个:

第一,战力值高,之后剧情需要。

第二,避免了九仔和甜甜、小云或香玲谈恋爱的可能性。本书不写恋爱,官配只有肖冉和地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