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5章 苏青竟会用炸药(2 / 2)八字造旧首页

“我说的是定向爆破。炸药的爆炸是向它能崩开的方向去的,通过打眼的深度、斜度,爆破物的硬度,厚度可以让炸药按我们的意愿爆破的。只要有炸药、导火索、雷管、电钻,我就可以让你见识一下定向爆破。咱们这有发电机,我才选到了这个办法。”

“那电钻呢?”余方问。

“我打个电话给我徒弟,他们当天就能送到公主岭,咱们有拖拉机,可以去公主岭接。现在关键是炸药、导火索和雷管。”苏青说。

“炸药、导火索、雷管,咱们公社武装部有,是给基干民兵训练用的,我打电话把老王龄调来,那个老顽童爱玩,顺便让他来刨冰炸鱼,他得借条腿来,待会你开个单子,我保障供给!”王书记说。

“这样一来,民工不用刨土了,节省了体力和时间,路上,王书记说了汤潮的办法,咱们综合运用,一个民工一天挑四方土上坝不成问题,300民工一天就1200方土,这个土崖子五天就能拿下,这样下去,四十天就能拿下48000方土。筑坝只需3万方土,剩下的18万方土在原来岸上做坡用,为下期砌石工程当垫土,咱的就可以顺利完成任务了。咱们三班倒轮班,十天一换人的办法还有潜力可挖呢,我这只是最保守的计划了。”苏青运筹帷幄地说。

“漂亮!科学的力量就是棒!”钱莹跟我击掌说,“过去我对苏主席敬而远之是不对的,这次我要好好向他学习!他不仅是人民大会堂的施工者,还是援赞队队员,去过非洲,他的阅历也够写一本了。”

王爱华非常勤快,没有一刻闲着的时候,今天早晨一进帐篷,给值班的张兴业和季秋实送上饭菜后,就把炉子又点燃了,然后把所有的备品擦了一遍,又去把装苞米瓤子的麻袋码得整整齐齐,现在又在玉米地里打茬管,为炉子增添新的燃料源。

昨天,钱莹为她倒饬了一番:把辫子打开,梳了马尾头,并赠给她一个粉红色的发卡脱下了带大襟的红棉祆,換上了高领的白毛衣,套上了双排扣的黄色军袄绿色趟绒裤子也换上了军裤,外面披上了军大衣一个俏丽的女兵模样出现了。

从一个“小芳”变成了“女兵”,王爱华开始照镜子了,是偷偷地,在没人的地方躲着照的,一有人过来,便把那小镜子急速地揣起来。这可能是她人生的一次巨变,她有了新的,城里人的审美观念。她成了钱莹的崇拜者,眼神总随着钱莹转,钱莹需要什么,她立刻会送到面前,成了钱莹的警卫员、通迅员和勤务兵。

她除了跟钱莹外,还愿在我面前闪动,向我展示她的新形象,尤其是我出板报时,她便成了忠实的观众。

我给两块板报设了通栏横幅,是一副对子:学习大寨谱新篇,东辽河畔凯歌旋也设了刊头刊尾:刊头是男民工扛锹举镐的半身像刊尾则把女拖拉机手的图画从三道圈集体户搬到了这里因为创作一幅画要花费很多心血,所以我在出板报和画廊时,经常把画过的画进行新的组合。

中间设了四个栏目:总任务栏,上面把工段示意图画在了栏上,中间写出了总土方量,人土方量,每日土方量,下面画出了工程完成后的图样曰进度栏,主格是刨方量、运方量、筑坝量,宾格是十个工作日的日期,最下面是累计光荣榜栏,主格在日进度栏的基础上加了名次项,宾格是13个大队名称新动态栏,写指挥部通知、工地新闻、好人好事等。那个年代,报纸、杂志、板报、标语、广播是最有效的宣传手段了,我使用后三个手段可谓炉火纯青了。这次,我要试着向报纸领域进军。

我策划了兵团战报,准备出四期,每期一张八开蜡纸。刋头在来之前已经让陈余刻成了橡胶印章,上面有主办单位十屋公社兵团指挥部、编辑汤潮、校对钱莹、第期等内容。报的内容也分四个栏目:兵团时讯传达总指挥王书记的号召、指示、命令及文章工程号角刊载十天的进度表和评比结果及提高工程效率的新招术、新办法文艺新篇印发诗歌、歌词、曲谱、散文等多彩生活报道民工生活中的新人新事。为了保证有足够的稿件,我和钱莹鼓动王书记在激战前夜召开了各大队书记和各组组长会议,选聘了15名通迅员,要求每名通迅员每天向宣传组递交一份稿件,做为评选先进大队的重要项目,此项任务不完成的,取消评先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