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五章 南湖西滨(1 / 2)战国第八雄之公子羽首页

在此之前,相国子代就千方百计的要断公子羽的粮。

这其中的原因,有私人恩怨,也有长远的布局。

公子羽住在南湖东滨,群山之下是他子代族人的良田,断公子羽的粮,就能逼着公子羽去找田种。

滕侯当然已经规划好了给公子羽的良田,那就是南湖西滨的那近千亩无主之地。

按理说,这近千亩的良田是属滕国的,当年周天子分封诸侯,就把南湖西滨的这块土地封给了滕。

为何种自己的田地都要畏首畏尾的呢?

这还是因为滕国的地理位置,滕国的国土面积大部分是在南湖东滨,要想管理到西滨的土地,就得跨过南湖。

南湖之大,可是一步桥能架过去的?故而管理南湖西滨的领土变得异常之困难。

但滕侯也不想放弃,之所以把那一块土地都封给了滕,就是想让滕国在隔着南湖也能牵制到宋国。宋国都是什么人?是殷商的后裔啊!而他滕侯可是周王室的血脉,这本就是死对头!

要在以前,滕国是能起到牵制的作用的。转眼百年,周王室势弱,诸侯坐大,宋国更是强盛无数倍于滕国。

滕国还敢去管理西滨的土地吗?宋国又不是傻子,就是你的地我不能占,但你也绝不能再过南湖来。

滕侯之前曾经尝试过两次,把一部分子民迁过去,让其在西滨生根发芽,巩固好在西滨的土地。

想法虽好,但是滕人就是干不过宋人。宋国国君特意迁来了宋国最好战的家族蒙氏的一小个分支,驻守西滨。

西滨的争夺不好撕破脸面,所以就变成了争夺水源种种的庶民氏族之争。

这就像两个孩子打架,大人们只能看着,就算自己的孩子被撕破脸,也只能咬着牙往肚子里面咽。你不服气,你一个大人要是出手,那可就不是小孩子的争端了。

所以,滕国和宋国这两个大人,只能派自己的孩子去打。

很不幸,滕人打不过宋人,宋国的蒙氏一族真是太过骁勇。小规模而且人数相等的情况下,滕国少有氏族能打得过蒙氏。这些年滕侯把西滨的土地动不动就封给滕国的氏族,就是想让他们出战。

氏族也不是傻子,国君让我去送死我就去?不可能的!除非你国君敢下令,进攻西滨。不然别想让我做,亏本每人赔的买卖。

去西滨种田,那简直就是去打仗。打输了每人疼,打赢了还得继续打。死了人就是私斗,死了是活该。

滕国哪家氏族会去做捞不着便宜还不讨好的事情?

所以这一直是滕侯的一块心病,之前公子羽断粮,来朝中哭诉,滕侯又是故技重施,把西滨的土地送给了公子羽。

滕侯倒没想公子羽会去哪里种田,只当是一个人情,不送白不送。你种不种是你的事情。

公子羽在南湖住了这么久,当然是知道西滨那块地的厉害性的。公子羽就全当不知道,既然你已经送我了,那就是我的了,我种不种是我的事,你滕侯总不能这样也要加罪于我吧?

今日相国子代来宫中这么一闹,其意是给公子羽找不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