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5章 人生第一股(2 / 2)左先生为何如此抠门首页

他是从小领零花钱的人,从每个月2毛的意思意思,到后来每个月2块、乃至20块。左妈妈因为自己做会计,自己小时候领零花钱,也乐得将传统保持下去。

关于钱财“积少成多”的道理,受益于那些零花钱,他从小就有深刻认识。

贸然进股市,不是左庸的作风。

他开始有意识收集投资有关的信息。听广播,看新闻,查资料。并非当一件迫切的事情去做,只是不间断去累积。

比起含混懵懂的理财,他那时还有更热衷的事情忙着参与薅互联网时代的羊毛。

人间方一日,网上已千年。这句话用来形容网络发展的速度再合适不多。

互联网经济的开端,是20世界80年代到90年代的事情。此后数年,与电脑有关的企业实现快速成长。

互联网所开启的新兴商业模式:电子商务,激起了投资者的热情。那时候,胆大的学生,敢于冒险的风险基金,合力让一些网络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他们中有亚马孙、易贝、雅虎等。

当时这些公司正处在风险极高的创业期,利润微薄,甚至亏损。不过,资本向来看重预期。因为拥有美好预期,互联网公司的股票受到了追捧。

互联网概念股的投机热潮,爆发了。

风投资金、普通投资者为之疯狂,一些科技和商届精英也为之冲昏头脑。

上千亿美元的资金涌入股市,抢购当时仅有几十只的互联网公司股票。这些公司拿到钱,便开始疯狂扩张,拼了命地忙着赔钱做电子商务。

左庸薅羊毛的机会也由是产生。

线下几十美元的背包,线上只要十几美元线下十几美元的衣服,线上只要几美元……哦,还有线上拍卖,1元起拍。左庸下班之后,大量的时间花在了浏览各种竞拍网站上。

漏,只要勤快,当然有的捡。

只要有胡萝卜吊眼前,左庸都有动力。何况那些什么都拿到线上买的网络公司,为了抢占客户,比着烧钱,用行动标榜“我这里便宜”、“我这里免费”。

午餐时,左庸听同事们热血沸腾谈论股票。谈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只要一个公司看上去与互联网有关,不管这家公司是赚钱还是赔钱,不管其主营是什么,股价都会被炒得“直冲云霄”。

左庸不敢相信,便去查证。

果然,新上市的公司都在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同互联网挂钩,实在想不出办法的,索性在公司名字后面加上,或者在公司名字前面加上i或e。

真是疯狂啊。

左庸没心情薅羊毛了。他动了在股市搭顺风车的主意。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左庸那时候不懂,不知道看财务报表。他想的是,在游泳中学游泳吧。

因为两眼一抹黑,就从众,决计选一些新兴互联网公司。

千挑万选,他选了第一家纯网络银行,ebank。利息很高,他在这个银行里也开过一个户。因为欣赏这种革命性的新趋势,便决定买它的股票。

他花了1000美元买它。记得买的时候股价约为20美元一股,1000美元,购得50张股票。

人生第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