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章 汉室危矣,疾驰长社(1 / 2)我是袁术袁公路首页

在黄巾起义的烽火逐渐被扑灭,各地平叛形势看似一片向好之际,一道如惊雷般的消息骤然打破了短暂的平静。豫州战场,黄巾渠帅波才率领大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击败了右中郎将朱儁,而后乘胜追击,将朱儁与左中郎将皇甫嵩围困于长社城中。

消息传开,朝野震惊。长社城危在旦夕,朱儁和皇甫嵩的求援信如同雪花般飞向各地。此时,袁术正在自己的营帐中,与麾下将领们商议着后续的平叛策略,接到求援信后,他眉头紧皱,神色凝重。

“诸位,长社危急,朱儁和皇甫嵩两位将军被困,我们必须前去救援。”袁术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不容置疑。

帐下众将纷纷响应,士气高涨。典韦挥舞着手中的双戟,大声吼道:“主公,俺早就等不及了!让俺们杀过去,把那些黄巾贼打得落花流水!”

颜良和文丑也抱拳请战:“愿随主公赴汤蹈火!”

袁术点了点头,当即下令拔营起寨,率领大军向着长社疾驰而去。一路上,军队马不停蹄,扬起滚滚烟尘。袁术深知时间紧迫,长社城每多被围困一刻,城中将士和百姓的危险就多一分。

数日后,袁术的军队抵达长社城外。他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带着颜良、文丑等人,前往城外的树林中观察敌情。站在树林高处,透过枝叶的缝隙,望着密密麻麻的黄巾军营地,袁术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此时正值午后,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却无法驱散袁术心头的阴霾。他的目光紧紧盯着黄巾军的营地,眉头紧锁,脑海中思绪翻涌。

“黄巾军人多势众,且士气正盛,我们不可贸然进攻。”袁术沉思片刻后说道。

颜良看着敌军营地,微微皱眉:“主公,那我们该如何是好?”

袁术没有立刻回答,他缓缓蹲下身子,随手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轻轻划动。他先是勾勒出长社城的轮廓,而后在其周边画上密密麻麻的圆圈代表黄巾军的营帐。接着,他又在城外不同方向标记出自己军队的位置以及可能的行军路线。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神色专注,时而微微摇头,时而又陷入沉思。良久,他的目光停留在城边一条蜿蜒曲折的小道上,这条小道隐匿于一片草丛与矮树之间,若非仔细观察,很难被发现。

袁术站起身来,再次望向那条小道,心中暗自思量:这条小道狭窄隐蔽,黄巾军大概率不会在此布置重兵防守。但若是率领大军通过,难免会因动静过大而被察觉,若只带少数精锐,悄无声息地潜行,或许能寻得一线生机。

可潜入城中之后又该如何?城中兵力匮乏,想要正面突围绝非易事。他的目光再次扫向黄巾军营地,只见营寨四周虽设有简易的栅栏,但防守明显较为松散,士兵们往来走动,毫无秩序可言。而且,营寨周边皆是茂密的草丛,在这干燥的季节,不由得想到长社火烧波才....

想到此处,袁术的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他转身看向颜良和文丑,说道:“我们可以趁夜色,从那条小道潜入城中,与皇甫嵩将军他们会合。城中粮草有限,不宜久守,而黄巾贼扎营于草丛附近,防备又松散,我们可趁夜放火,乱其阵脚,再出城攻击,定能大破敌军。”

颜良和文丑听后,皆面露钦佩之色,点头称是。

夜幕如墨,万籁俱寂,只有偶尔的虫鸣声打破夜的宁静。袁术精心挑选的五百精锐士兵,身着轻便的黑衣,脸上涂抹着黑色的油彩,手持锋利的短刀,仿若一群隐匿于黑暗中的幽灵。他们步伐轻盈,几乎不发出任何声响,悄然向着那条隐蔽小道进发。

袁术一马当先,走在队伍的最前列。他的目光如炬,时刻警惕着四周的动静,右手紧紧握住腰间的剑柄,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月光洒在他坚毅的面庞上,勾勒出冷峻的轮廓。

当队伍靠近小道时,袁术抬手示意众人停下。他屏气敛息,仔细聆听,确认没有异常后,才挥手让士兵们继续前进。这条小道狭窄而崎岖,两侧是茂密的草丛和低矮的灌木,枝叶不时划过士兵们的脸颊,但他们没有一人发出声响,保持着高度的纪律性。

行进途中,不远处传来了黄巾军巡逻队的脚步声和交谈声。袁术立刻做出手势,士兵们迅速分散,隐匿在草丛中,大气都不敢出。月光下,只见几个黄巾军士兵手持火把,慢悠悠地走过,丝毫没有察觉到近在咫尺的危险。待巡逻队走远,袁术才微微松了口气,带领士兵们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