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的鼓点声隆隆而起,如同阵阵闷雷在大地之上滚动,中军的大旗猎猎作响,直指营外之敌。本是处于防守一方的袁军,见得这进攻的信号,一万多士卒顿时热血沸腾,眼中燃起炽热的战意。他们不待敌人攻来,皆争相奋勇,如猛虎出笼般破营而出。
此时,营外的刘表军正疯狂撤退。赵云骑兵的马蹄声如滚滚春雷,不仅魏延军听得真切,刘表军更是听得胆战心惊。再加上紧急撤退的命令,刘表军瞬间陷入一片混乱。士兵们你推我搡,兵器碰撞的声音、呼喊声、马蹄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混乱不堪的悲歌。
双方五万余士卒,在中军大营附近一边向南奔跑一边厮杀。这时,魏延灵机一动,遂命几百号亲军齐声大声高呼:“我军计策已成,刘军已被包围。”这几百号人虽然人数不多,但同时发声,憋着嗓门,整齐划一,直如闷雷一般,顿时盖过了整个战场的嘈杂。无论是敌是我,所有的士兵都清晰地听到了这喊声。
战场之上,以这种方式扰乱敌军士气的手段并不新鲜,王威的部属也不是轻易能被唬住的。然而,配合南方飞扬的尘土及响亮的马蹄声,仿佛真有千军万马正从四面八方包抄而来。军心,瞬间大乱。恐慌的情绪,如同瘟疫一般,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在全军蔓延。很快,马步军瞬间崩溃,混乱的阵型如潮水般冲乱了水军。原本斗志高涨的水军,受到这喊声和马步军溃逃的双重影响,转眼间便开始动摇。
眼见敌军战意消沉,魏延当机立断,大手一挥,果断下令各营全线出击,对敌人发动最致命的反击。魏延本人,则是跃马提枪,威风凛凛地亲率中军数千亲军加入战场。
与此同时,赵云也敏锐地察觉到了战场形势的变化。他深知此时正是给予刘表军致命一击的绝佳时机,于是迅速做出部署。他一马当先,带领着骑兵如旋风般冲向刘表军的侧翼。骑兵们手中的长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他们齐声呐喊,声震四野。
赵云高声喊道:“弟兄们,随我冲散他们的侧翼,让刘表军插翅难逃!”骑兵们士气大振,如同一把锐利的尖刀,直直插入刘表军的侧翼防线。刘表军顿时阵脚大乱,原本就摇摇欲坠的防线,在赵云骑兵的冲击下,瞬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魏延看到赵云已经成功突破刘表军侧翼,立刻指挥中军亲军加快进攻节奏。他挥舞着长枪,大声激励着士兵们:“儿郎们,赵云将军已经打开缺口,随我杀出去,让刘表军知道我们的厉害!”袁军士气高昂,喊杀声震天,如潮水般向刘表军涌去。
王威此时心急如焚,他试图整顿军队,挽回败局。他骑着马在军中来回奔走,大声呼喊着:“将士们,稳住阵脚,不要慌乱!我们不能就这样败了!”然而,兵败如山倒,士兵们早已被恐惧笼罩,根本无法听从指挥。
王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军队陷入混乱,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愤。他知道,这场战斗已经逐渐失去了控制。就在这时,他看到了赵云的骑兵,心中暗叫不好,意识到如果不能尽快摆脱赵云的纠缠,全军都将陷入绝境。
于是,王威在亲军的护卫下,向着赵云的方向冲去,试图冲破赵云的阻拦,为军队杀出一条生路。迎面碰到赵云,他的“王”字大旗始终高高飘扬在战场上空,如同黑暗中的灯塔,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当赵云瞧见那“王”字旗时,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意识到自己多半是截住了溃逃的王威。如此一条“大鱼”,岂能轻易放过。
纠缠的厮杀代替了一波的重击,赵云纵军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将王威和他的几千部下死死地拖住,使之无法快速地抽离战场。血雨腥风中,王威手中那一柄长刀,如同死神之手,闪烁着冰冷的寒光,所过之处,一切的生命都被他无情地夺去。长刀再度探出,两名敌骑尚未看清刀影,只觉眼前寒光一闪,他们的头颅便已飞上天,鲜血如泉涌般喷出,洒落在土地上。
王威拍马而过,欲要冲破围阵,杀出一条血路去。就在这时,一道白光如闪电般闪来,一杆长枪迎面刺至。枪意凛然,未及交手,王威便知来将非同小可。王威一声暴喝,声若洪钟,不避不闪,手中的长刀裹挟着千钧之力直劈而去。
铛!空气中爆出一片耀眼的火花,如同夜空中绽放的绚烂烟花。王威壮硕无比的雄躯,为之一震,手臂微微颤抖。王威手臂震颤之际,心中更是大怒,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大刀斜扫而出,使出平生劲力,欲将眼前之人斩于马下。
赵云猿臂一探,长枪搅着血雾反手旋扫而出。铛!两柄嗜杀的兵器再度相撞,发出一声清脆而又震耳欲聋的声响。这一击,王威用出了十成的力道,只感觉胸中血气激荡,虎口破裂,鲜血顺着刀柄缓缓流下。饶是如此,赵云只是勒马退出一步,微微喘着气叫道:“常山赵子龙,果然是了不起的人物,今日一见,真叫我王威大开眼界。”
赵云,袁术逃离洛阳之时王威就听说过。当年袁术逃离洛阳之时,刘表约见袁术,袁术欣然赴约,没想到阴差阳错,二人结为死仇。当时留守大营的就是赵云,传言他有万夫不当之勇。今日,在这生与死的战场上交手,王威方知当年的传闻并非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