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瑁也是颇有见地之人,深知樊城的重要性,立刻附和道:“主公,本次袁术发兵七万余众,袁军皆是精锐,再加上樊城刚刚战败,想要守住樊城,最少需要五万人马。恳请主公即刻支援。”
“嗯。”刘表思索片刻后,缓缓点头,“命张允为樊城督军,主持樊城防务,蒯越为军师,带领习隆、向朗、霍峻、吕介四人领兵四万前去支援。”
“诺!”蒯越、习隆等五人齐声领命,声音洪亮却又带着一丝凝重,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
马良这时出列,面露忧虑之色,说道:“主公,江夏近来蠢蠢欲动,襄阳如今只剩两万守军……”
刘表略作思考,神色严肃地接着说道:“命蔡中调江陵及荆南四郡水军一万,步军两万前来支援。”
伊籍也站出来,拱手说道:“主公,这抗袁并非我一家之事。此次我们帮助曹操引来袁术,现在需要盟友才能尽快击退袁术。”
刘表点头称是:“机伯所言极是,派人分别求援董卓、孙坚及曹操。”
“诺!”众人领命而去,一场围绕着樊城的紧张应对就此拉开帷幕。
蒯越、习隆等五人领命后,立刻开始筹备出征事宜。他们穿梭在襄阳城中,忙着集结士兵,检查兵器粮草。蒯越神色凝重,对其他四人说道:“此次支援樊城,责任重大,袁术军势大,我们务必小心行事,不可有丝毫懈怠。”习隆点头道:“不错,我们既要快速行军,又要提防袁术中途设伏。”霍峻和吕介也纷纷表示赞同,向朗则补充道:“还需与城中的张允紧密配合,方能确保万无一失。”五人迅速制定了行军计划,安排好了行军路线和每日行程。
与此同时,蔡中接到调兵命令后,不敢有丝毫耽搁。他快马加鞭先赶到江陵,与江陵守将商议调兵事宜。江陵守将面露难色,说道:“蔡将军,江陵防务也甚是重要,抽调一万水军和一万步军,恐有隐患。”蔡中皱着眉头,思索片刻后说道:“如今襄阳有令,樊城危在旦夕,若樊城失守,荆州危矣。你我皆是为主公分忧,还望克服困难。”江陵守将无奈,权衡再三后,只得点头答应。
随后,蔡中又马不停蹄地赶往荆南四郡。他在各郡之间来回奔波,传达刘表的命令,协调兵力调配。在武陵郡,郡守对调兵一事有些犹豫,担心本地防御空虚。蔡中耐心解释道:“郡守大人,如今袁术威胁荆州,若不合力抗袁,荆南四郡也难以独善其身。樊城乃荆州屏障,樊城一失,荆南恐也难保。”郡守权衡利弊后,最终同意抽调二千步军。蔡中又依次前往长沙郡、桂阳郡、零陵郡,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完成了调兵任务。
在襄阳,信使们带着刘表的求援信分别踏上前往董卓、孙坚及曹操处的路途。前往董卓处的信使深知此行艰难,董卓为人残暴多疑,能否答应出兵援助还是未知数。但他使命在身,不敢有丝毫耽搁,日夜兼程,饿了就啃口干粮,累了就在马背上打个盹儿。一路上,他穿越山川河流,路过荒村野店,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将求援信送到董卓手中。
前往孙坚处的信使同样心急如焚,孙坚向来野心勃勃,荆州与孙坚之间也曾有过一些摩擦,不知道孙坚是否愿意出手相助。信使快马加鞭,沿途不断催促马匹前行,心中默默祈祷着孙坚能念及诸侯大义,出兵支援荆州。
而前往曹操处的信使则想着,曹操此前与荆州合作引袁术来攻,这次或许会念及合作之情,出兵支援。他一路风餐露宿,密切关注着沿途的局势,生怕错过任何可能影响求援结果的信息。
在樊城,张允和黄祖正在紧张地布置防务。黄祖登上城墙,极目远眺,仔细观察着四周的地形,对张允说道:“张将军,樊城如今兵力不足,我们需充分利用地形,加强防御工事。同时派战船过汉水接援军。”张允点头称是,二人立刻召集士兵,开始在城墙上增设弩炮。士兵们齐心协力,将沉重的弩炮搬运到指定位置,调整好角度,又安排工匠对弩炮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其能正常发射。在城门处,众人堆砌巨石,巨石层层叠叠,形成一道坚固的屏障。同时,他们还安排士兵在城外挖掘壕沟,壕沟又宽又深,士兵们一锹一锹地挖着,汗水湿透了衣衫。壕沟挖好后,又在里面埋下尖刺,尖刺锋利无比,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仿佛在向敌军示威。
另一边,蒯越带领的四万援军踏上了支援樊城的征程。大军浩浩荡荡地前行,军旗猎猎作响,士兵们步伐整齐,却又带着一丝凝重。
在襄阳,刘表虽然安排好了支援樊城的事宜,但心中仍忧心忡忡。他在宫殿中来回踱步,时而停下,凝视着墙上的荆州地图,思考着各方势力的反应。他深知,此次求援董卓、孙坚和曹操,成败与否关乎荆州的存亡。若三方中有一方愿意出兵相助,那荆州的压力将会大大减轻;若三方都拒绝,那荆州将面临巨大的危机。他暗自思忖,董卓向来贪婪,或许可以许以一些利益;孙坚野心勃勃,说不定会趁机提出一些条件;曹操心思缜密,又会作何打算呢?刘表越想越焦虑,却又只能等待各方的回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方的行动都在紧张进行着。蒯越等人的援军离樊城越来越近,而袁术军也在谋划着如何应对。董卓、孙坚和曹操收到求援信后,各自的阵营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在董卓的营帐中,谋士们对是否援助荆州意见不一。李儒说道:“主公,荆州与我们并无直接利益关系,出兵援助只会消耗兵力,于我们而言并无好处。”但另一位谋士贾诩却道:“主公,若袁术占据荆州,势力将会大增,对我们也会构成威胁。不如出兵援助,既能削弱袁术,又能与荆州结好。”董卓坐在主位上,听着众人的争论,心中犹豫不决。他眯着眼睛,权衡着利弊,时而点头,时而摇头。最终,他说道:“容我再考虑考虑。”
孙坚召集将领们商议此事,程普说道:“主公,荆州此前与我们有些过节,此次若不援助,恐怕日后难以在诸侯中立足。”黄盖却道:“荆州实力不弱,若袁术与荆州两败俱伤,我们坐收渔利岂不是更好?”孙坚陷入了沉思,他既想维护自己在诸侯中的声誉,又不想放过这个削弱荆州的机会。他看着地图,手指在上面轻轻滑动,思考着各种可能性。过了一会儿,他说道:“先按兵不动,看看局势发展再说。”
曹操收到求援信后,郭嘉笑着对曹操说:“主公,刘表此次求援,正是我们分化诸侯的好机会。我们可答应出兵,但拖延时日,让荆州与袁术相互消耗,待时机成熟,我们再出手。”曹操听后,点头称赞:“奉孝所言极是,就依你之计。”于是,曹操修书一封,告知刘表会出兵支援,但需要一些时间准备。
而在樊城,张允和黄祖仍在紧张地筹备着防御。他们不断地鼓舞士兵的士气,告诉他们援军即将到来。张允亲自在城中巡视,对士兵们说道:“弟兄们,援军马上就到,我们只要坚守住,一定能击退袁术军。”士兵们听后,眼中燃起一丝希望,纷纷表示要拼死守住樊城。城中百姓也纷纷行动起来,自发组织起来帮忙搬运物资,修补城墙。老人和妇女们为士兵们烧水做饭,孩子们则帮忙传递消息。一时间,樊城上下众志成城,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